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洲四大名著,以及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- 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- 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- 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- 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- 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Q1: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。中国的四大名著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。欧洲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是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、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、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、《苦行记》 。 欧洲的四大名著《荷马史诗》 荷马,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,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。他是《荷马史诗》(分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两部分)的作者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。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 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,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,以及特洛伊沦陷后,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,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。 《荷马史诗》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,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,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,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,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(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),立下了典范。继此而来的,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,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,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,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。《荷马史诗》 于是成了“希腊的圣经”。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“荷马时代”,因荷马史诗而得名。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。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,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。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,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。它作为史料,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,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。 《神曲》 神曲(Commedia, Divine Comedy),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·但丁(Dante Alighieri, 公元1265-公元1321)的长诗。写于1307年至1321年,全诗为三部分《地狱》(Inferno, Hell)《炼狱》(Purgatorio, Purgatory)《天堂》(Paradiso, Paradise),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全诗共分三部,每部33篇,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,一共100篇。诗句是三行一段,连锁押韵(aba,bcb,cdc,……),各篇长短大致相等,每部也基本相等。(地狱4720行;炼狱4755行;天堂4758行),每部都以“群星”(stelle)一词结束。 《哈姆雷特》 全名: 《丹麦王子·哈姆雷特的悲剧》(The Tragedy of Hamlet, Prince of Denmark) 简称:Hamlet 又名:《王子复仇记》、《哈姆莱特》 作者:英国的威廉·莎士比亚(William Shakespeare)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,1616年5月3日(儒略历4月23日)病逝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。《哈姆雷特》是他的著名悲剧之一,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在《哈姆雷特》中,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。同时,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。喜剧有《威尼斯商人》等。是“英国戏剧之父”,本·琼斯称他为“时代的灵魂”,马克思称他为“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”。被赋予了“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”的称号。 主要角色 </B>(因为版本差异,人名可能有出入,请参考英文原名和莎剧汉译。以下从朱生豪译本。) 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—— 丹麦王子。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,要对杀父凶手复仇。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,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。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。 克劳迪斯 Claudius —— 丹麦现任国王。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,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。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,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。他罪有应得,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。 鬼魂 King Hamlet (Ghost) ——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。他被弟弟毒死时,哈姆雷特正在国外。 乔特鲁德 Gertrude—— 丹麦王后,王子的亲生母亲。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,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,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。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地预设的毒酒,当场身亡。 波洛涅斯 Polonius—— 克劳地的御前大臣。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,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。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。他躲在一块挂毯后,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,被王子一剑刺死。 雷欧提斯 Laertes—— 波洛涅斯的儿子。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。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,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。 奥菲莉娅 Ophelia—— 波洛涅斯的女儿。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,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,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。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,她被他无情抛弃,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,最终失足落水溺毙。 霍拉旭 Horatio——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。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,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,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。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。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。 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 Rosencrantz & Guildernstern——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老同学。他们被克劳地招来照看哈姆雷特。虽然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,但王子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。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雷特时,他把名字偷换了。于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去。 福丁布拉斯 Fortinbras—— 挪威王子。在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。但他的重要性在于,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,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,阐述了剧作主题。 《浮士德》 [德国]歌德 原著。歌德写《浮士德》花了六十年时间。 《浮士德》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,第一部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分五幕,二十七场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 [简介] 小主人公哈克贝里·芬是个孤儿,无人管束,但心地善良,爱憎分明。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,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,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,终于获得了胜利。好朋友汤姆·索亚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,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“教养”,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,于是又逃了出去。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他未来的命运担心…… 本书是“美国现代小说之父”马克·吐温的杰作。顽童哈克被醉鬼父亲虐待和抛弃,与出逃的黑奴吉姆一起开始了河上的漂流历险。他们在途中结识了骗人的“公爵”和“皇帝”,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,又碰上了扯不清的遗产纠纷……哈克怎样摆脱父亲的追缠?两个骗子的计谋会得逞吗?黑奴吉姆会不会又被抓回去? 全书语言幽默,文字清新;人物性格刻画鲜明,资产阶级凶狠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,与哈克的纯真善良形成明显对比。作品揭露了宗教的愚昧,谴责罪恶的蓄奴制,宣传种族平等,主张人人应有平等权利,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:“美国的现代文学都源自一本书,它的名字就是《哈克贝里·芬历险记》。”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发表于1876年。小说主人公汤姆·索亚天真活泼,富于幻想和冒险,不堪忍受束缚个性,枯燥乏味的生活,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。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,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、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,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,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,也是一首美国“黄金时代”的田园牧歌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的姐妹篇是《哈克贝利·费恩历险记》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.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,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.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,教堂和学校,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. 作者马克·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·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.汤姆·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,他调皮,喜欢恶作剧,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.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,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,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,他希望加入海盗,过新鲜刺激的生活.他总在危险时刻,挺身而出,做出那些懦弱的"好孩子",体面的"优秀生"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,展示出自己的魅力. 哈克贝里·芬,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另一个"调皮鬼".他不上学,没有接受过教育,却拥有一颗正义的心,勇敢的心.正直勇敢,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书中充满着童真,童趣,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.作者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,正因为这样才会把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写得如此淋漓尽致.马克·吐温以一个孩子的经历,细致地描写,处处透着童趣.成年人看着,也能重新体验一下童年的生活.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是马克.吐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。哈德莱堡以“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”而享誉四方。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.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,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。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“恩人”,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,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。 《苦行记》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,写他1861年——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。全书由几百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组成,有的叫人捧腹,有的令人哂然。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第二部成名之作,书中有不少抒情、明快、幽默的篇章,突出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写作风格。
Q2: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荷马的《史诗》(包括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)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
1、《伊利亚特》
《伊利亚特》(ΙΛΙΑΣ,Ilias,Iliad, 又译《伊利昂记》、《伊利亚特》。) 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(Homer,公元前800-公元前600)所作史诗。
《伊利亚特》全诗共15,693行,分为24卷,主要内容是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。它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,歌颂英勇善战、维护集体利益、为集体建立功勋的英雄。
《伊利亚特》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,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。
2、《奥德赛》
《奥德赛》(希腊语:ΟΔΥΣΣΕΙΑ,转写:Odýsseia)又译《奥狄赛》、《奥德修纪》、或《奥德赛飘流记》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(另一部是《伊利亚特》,统称《荷马史诗》)。《奥德赛》延续了《伊利亚特》的故事情节,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。
《奥德赛》共12000多行,也分为24卷。诗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,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。
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,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,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。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,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。
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,是除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和《伊利亚特》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。
3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4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
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,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5、《哈姆雷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,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荷马史诗
Q3: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
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,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,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。据说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,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。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,四处漂泊,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。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,美妙动听,情节精彩,深受人们的欢迎。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《伊里昂纪》和《奥德修纪》就是他的作品,因此,历史上称为“荷马史诗”。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“荷马时代”,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。
但丁一生著作甚丰,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《神曲》。
完成于1601年的《哈姆莱特》,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--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。
《浮士德》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。
Q4: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浮士德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。
1、《荷马史诗》
《荷马史诗》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——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的统称,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,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
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。《荷马史诗》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,它在历史、地理、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。
2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3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
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。
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4、《哈姆莱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
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。
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扩展资料:
作者介绍:
1、荷马
荷马(Ὅμηρος/Homer,约前9世纪—前8世纪),古希腊盲诗人。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~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,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——史诗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,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他生活的年代,当在公元前10~9、8世纪之间。他的杰作《荷马史诗》,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、文化和伦理观。
“荷马”一词的希腊原文含义多样,至今未能确定。
2、但丁
但丁·阿利基耶里(公元1265年-公元1321年),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,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,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,以长诗《神曲》(原名《喜剧》)而闻名。
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。《神曲》分为三段第一段叫“地狱”,第二段叫“炼狱”,第三段叫“天堂”留名后世。
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,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,最伟大的作家之一。
恩格斯评价说:“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,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,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,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,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”。
3、歌德
约翰·沃尔夫冈·冯·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年8月28日—1832年3月22日),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,德国著名思想家、作家、科学家,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。
而作为诗歌、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,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,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。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《葛兹·冯·伯利欣根》,从此蜚声德国文坛。
1774年发表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更使他名声大噪。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。1831年完成《浮士德》,翌年在魏玛去世。
4、莎士比亚
威廉·莎士比亚(英语:William Shakespeare,1564年4月23日-1616年4月23日),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。
清末民初鲁迅在《摩罗诗力说》(1908年2月)称莎翁为“狭斯丕尔”,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,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、最伟大的作家,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,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。
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,18岁时与安妮·海瑟薇结婚,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:苏珊娜、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。
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,他不仅是演员、剧作家,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,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。
1613年左右,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,3年后逝世。
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。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,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。
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,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,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,包括《奥赛罗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麦克白》,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。在他人生最后阶段,他开始创作悲喜剧,又称为传奇剧。
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、154首十四行诗、两首长叙事诗。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,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Q5: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欧洲四大名著指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西方文艺评论界把荷马、但丁、歌德和莎士比亚成为世界四大诗人。
Q6: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《浮士德》与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一起作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,在全世界广为流传,永世不衰。
关于欧洲四大名著和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欧洲四大名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温度1~17°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洲四大名著,以及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- 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- 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- 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- 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- 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Q1: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。中国的四大名著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。欧洲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是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、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、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、《苦行记》 。 欧洲的四大名著《荷马史诗》 荷马,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,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。他是《荷马史诗》(分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两部分)的作者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。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 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,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,以及特洛伊沦陷后,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,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。 《荷马史诗》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,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,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,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,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(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),立下了典范。继此而来的,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,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,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,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。《荷马史诗》 于是成了“希腊的圣经”。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“荷马时代”,因荷马史诗而得名。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。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,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。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,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。它作为史料,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,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。 《神曲》 神曲(Commedia, Divine Comedy),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·但丁(Dante Alighieri, 公元1265-公元1321)的长诗。写于1307年至1321年,全诗为三部分《地狱》(Inferno, Hell)《炼狱》(Purgatorio, Purgatory)《天堂》(Paradiso, Paradise),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全诗共分三部,每部33篇,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,一共100篇。诗句是三行一段,连锁押韵(aba,bcb,cdc,……),各篇长短大致相等,每部也基本相等。(地狱4720行;炼狱4755行;天堂4758行),每部都以“群星”(stelle)一词结束。 《哈姆雷特》 全名: 《丹麦王子·哈姆雷特的悲剧》(The Tragedy of Hamlet, Prince of Denmark) 简称:Hamlet 又名:《王子复仇记》、《哈姆莱特》 作者:英国的威廉·莎士比亚(William Shakespeare)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,1616年5月3日(儒略历4月23日)病逝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。《哈姆雷特》是他的著名悲剧之一,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在《哈姆雷特》中,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。同时,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。喜剧有《威尼斯商人》等。是“英国戏剧之父”,本·琼斯称他为“时代的灵魂”,马克思称他为“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”。被赋予了“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”的称号。 主要角色 </B>(因为版本差异,人名可能有出入,请参考英文原名和莎剧汉译。以下从朱生豪译本。) 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—— 丹麦王子。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,要对杀父凶手复仇。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,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。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。 克劳迪斯 Claudius —— 丹麦现任国王。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,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。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,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。他罪有应得,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。 鬼魂 King Hamlet (Ghost) ——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。他被弟弟毒死时,哈姆雷特正在国外。 乔特鲁德 Gertrude—— 丹麦王后,王子的亲生母亲。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,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,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。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地预设的毒酒,当场身亡。 波洛涅斯 Polonius—— 克劳地的御前大臣。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,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。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。他躲在一块挂毯后,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,被王子一剑刺死。 雷欧提斯 Laertes—— 波洛涅斯的儿子。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。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,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。 奥菲莉娅 Ophelia—— 波洛涅斯的女儿。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,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,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。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,她被他无情抛弃,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,最终失足落水溺毙。 霍拉旭 Horatio——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。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,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,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。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。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。 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 Rosencrantz & Guildernstern——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老同学。他们被克劳地招来照看哈姆雷特。虽然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,但王子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。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雷特时,他把名字偷换了。于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去。 福丁布拉斯 Fortinbras—— 挪威王子。在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。但他的重要性在于,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,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,阐述了剧作主题。 《浮士德》 [德国]歌德 原著。歌德写《浮士德》花了六十年时间。 《浮士德》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,第一部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分五幕,二十七场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 [简介] 小主人公哈克贝里·芬是个孤儿,无人管束,但心地善良,爱憎分明。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,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,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,终于获得了胜利。好朋友汤姆·索亚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,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“教养”,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,于是又逃了出去。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他未来的命运担心…… 本书是“美国现代小说之父”马克·吐温的杰作。顽童哈克被醉鬼父亲虐待和抛弃,与出逃的黑奴吉姆一起开始了河上的漂流历险。他们在途中结识了骗人的“公爵”和“皇帝”,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,又碰上了扯不清的遗产纠纷……哈克怎样摆脱父亲的追缠?两个骗子的计谋会得逞吗?黑奴吉姆会不会又被抓回去? 全书语言幽默,文字清新;人物性格刻画鲜明,资产阶级凶狠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,与哈克的纯真善良形成明显对比。作品揭露了宗教的愚昧,谴责罪恶的蓄奴制,宣传种族平等,主张人人应有平等权利,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:“美国的现代文学都源自一本书,它的名字就是《哈克贝里·芬历险记》。”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发表于1876年。小说主人公汤姆·索亚天真活泼,富于幻想和冒险,不堪忍受束缚个性,枯燥乏味的生活,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。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,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、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,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,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,也是一首美国“黄金时代”的田园牧歌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的姐妹篇是《哈克贝利·费恩历险记》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.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,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.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,教堂和学校,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. 作者马克·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·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.汤姆·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,他调皮,喜欢恶作剧,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.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,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,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,他希望加入海盗,过新鲜刺激的生活.他总在危险时刻,挺身而出,做出那些懦弱的"好孩子",体面的"优秀生"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,展示出自己的魅力. 哈克贝里·芬,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另一个"调皮鬼".他不上学,没有接受过教育,却拥有一颗正义的心,勇敢的心.正直勇敢,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书中充满着童真,童趣,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.作者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,正因为这样才会把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写得如此淋漓尽致.马克·吐温以一个孩子的经历,细致地描写,处处透着童趣.成年人看着,也能重新体验一下童年的生活.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是马克.吐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。哈德莱堡以“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”而享誉四方。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.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,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。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“恩人”,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,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。 《苦行记》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,写他1861年——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。全书由几百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组成,有的叫人捧腹,有的令人哂然。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第二部成名之作,书中有不少抒情、明快、幽默的篇章,突出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写作风格。
Q2: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荷马的《史诗》(包括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)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
1、《伊利亚特》
《伊利亚特》(ΙΛΙΑΣ,Ilias,Iliad, 又译《伊利昂记》、《伊利亚特》。) 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(Homer,公元前800-公元前600)所作史诗。
《伊利亚特》全诗共15,693行,分为24卷,主要内容是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。它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,歌颂英勇善战、维护集体利益、为集体建立功勋的英雄。
《伊利亚特》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,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。
2、《奥德赛》
《奥德赛》(希腊语:ΟΔΥΣΣΕΙΑ,转写:Odýsseia)又译《奥狄赛》、《奥德修纪》、或《奥德赛飘流记》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(另一部是《伊利亚特》,统称《荷马史诗》)。《奥德赛》延续了《伊利亚特》的故事情节,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。
《奥德赛》共12000多行,也分为24卷。诗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,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。
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,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,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。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,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。
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,是除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和《伊利亚特》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。
3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4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
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,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5、《哈姆雷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,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荷马史诗
Q3: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
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,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,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。据说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,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。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,四处漂泊,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。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,美妙动听,情节精彩,深受人们的欢迎。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《伊里昂纪》和《奥德修纪》就是他的作品,因此,历史上称为“荷马史诗”。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“荷马时代”,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。
但丁一生著作甚丰,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《神曲》。
完成于1601年的《哈姆莱特》,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--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。
《浮士德》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。
Q4: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浮士德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。
1、《荷马史诗》
《荷马史诗》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——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的统称,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,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
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。《荷马史诗》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,它在历史、地理、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。
2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3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
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。
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4、《哈姆莱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
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。
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扩展资料:
作者介绍:
1、荷马
荷马(Ὅμηρος/Homer,约前9世纪—前8世纪),古希腊盲诗人。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~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,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——史诗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,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他生活的年代,当在公元前10~9、8世纪之间。他的杰作《荷马史诗》,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、文化和伦理观。
“荷马”一词的希腊原文含义多样,至今未能确定。
2、但丁
但丁·阿利基耶里(公元1265年-公元1321年),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,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,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,以长诗《神曲》(原名《喜剧》)而闻名。
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。《神曲》分为三段第一段叫“地狱”,第二段叫“炼狱”,第三段叫“天堂”留名后世。
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,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,最伟大的作家之一。
恩格斯评价说:“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,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,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,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,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”。
3、歌德
约翰·沃尔夫冈·冯·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年8月28日—1832年3月22日),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,德国著名思想家、作家、科学家,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。
而作为诗歌、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,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,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。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《葛兹·冯·伯利欣根》,从此蜚声德国文坛。
1774年发表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更使他名声大噪。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。1831年完成《浮士德》,翌年在魏玛去世。
4、莎士比亚
威廉·莎士比亚(英语:William Shakespeare,1564年4月23日-1616年4月23日),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。
清末民初鲁迅在《摩罗诗力说》(1908年2月)称莎翁为“狭斯丕尔”,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,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、最伟大的作家,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,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。
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,18岁时与安妮·海瑟薇结婚,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:苏珊娜、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。
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,他不仅是演员、剧作家,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,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。
1613年左右,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,3年后逝世。
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。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,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。
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,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,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,包括《奥赛罗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麦克白》,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。在他人生最后阶段,他开始创作悲喜剧,又称为传奇剧。
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、154首十四行诗、两首长叙事诗。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,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Q5: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欧洲四大名著指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西方文艺评论界把荷马、但丁、歌德和莎士比亚成为世界四大诗人。
Q6: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《浮士德》与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一起作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,在全世界广为流传,永世不衰。
关于欧洲四大名著和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欧洲四大名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湿度46%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欧洲四大名著,以及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内容导航:- 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- 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- 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- 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- 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- 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Q1:西方四大名著是什么?
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。中国的四大名著是《三国演义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红楼梦》。欧洲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是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、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、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、《苦行记》 。 欧洲的四大名著《荷马史诗》 荷马,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的爱奥尼亚,是古希腊最著名和最伟大的诗人。他是《荷马史诗》(分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两部分)的作者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。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 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处理的主题分别是在特洛伊战争中,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,以及特洛伊沦陷后,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,与皇后珀涅罗团聚的故事。 《荷马史诗》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,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,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,展现了自由主义的自由情景,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(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),立下了典范。继此而来的,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,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,其次 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,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。《荷马史诗》 于是成了“希腊的圣经”。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“荷马时代”,因荷马史诗而得名。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。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,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。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,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。它作为史料,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,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。 《神曲》 神曲(Commedia, Divine Comedy),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·但丁(Dante Alighieri, 公元1265-公元1321)的长诗。写于1307年至1321年,全诗为三部分《地狱》(Inferno, Hell)《炼狱》(Purgatorio, Purgatory)《天堂》(Paradiso, Paradise),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全诗共分三部,每部33篇,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,一共100篇。诗句是三行一段,连锁押韵(aba,bcb,cdc,……),各篇长短大致相等,每部也基本相等。(地狱4720行;炼狱4755行;天堂4758行),每部都以“群星”(stelle)一词结束。 《哈姆雷特》 全名: 《丹麦王子·哈姆雷特的悲剧》(The Tragedy of Hamlet, Prince of Denmark) 简称:Hamlet 又名:《王子复仇记》、《哈姆莱特》 作者:英国的威廉·莎士比亚(William Shakespeare)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,1616年5月3日(儒略历4月23日)病逝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。《哈姆雷特》是他的著名悲剧之一,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在《哈姆雷特》中,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。同时,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。喜剧有《威尼斯商人》等。是“英国戏剧之父”,本·琼斯称他为“时代的灵魂”,马克思称他为“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”。被赋予了“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”的称号。 主要角色 </B>(因为版本差异,人名可能有出入,请参考英文原名和莎剧汉译。以下从朱生豪译本。) 哈姆雷特 Prince Hamlet —— 丹麦王子。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,要对杀父凶手复仇。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达成了目的,整个王宫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之中。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剑死去。 克劳迪斯 Claudius —— 丹麦现任国王。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,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。老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,他正是谋杀自己的凶手。他罪有应得,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剑下。 鬼魂 King Hamlet (Ghost) ——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化成的鬼魂。他被弟弟毒死时,哈姆雷特正在国外。 乔特鲁德 Gertrude—— 丹麦王后,王子的亲生母亲。老王死后她改嫁克劳迪斯,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为乱伦,所以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。她替哈姆雷特误喝下了克劳地预设的毒酒,当场身亡。 波洛涅斯 Polonius—— 克劳地的御前大臣。他是个出了名的老顽固,阻挠哈姆雷特与欧菲莉亚之间的爱情。哈姆雷特总是假装呆头呆脑来戏弄他。他躲在一块挂毯后,偷听哈姆雷特与王后的谈话时,被王子一剑刺死。 雷欧提斯 Laertes—— 波洛涅斯的儿子。为了父亲和妹妹的死用剑杀死了哈姆雷特。他也死在哈姆雷特的毒剑下,尽管当时哈姆雷特没有意识到剑是带毒的。 奥菲莉娅 Ophelia—— 波洛涅斯的女儿。她与哈姆雷特双双陷入爱河,但种种阻力警告王子,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结合。作为哈姆雷特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,她被他无情抛弃,加上父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乱,最终失足落水溺毙。 霍拉旭 Horatio—— 哈姆雷特大学里的密友。他没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间的阴谋,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传声筒,莎翁用他来烘托剧情。他也是唯一一个活到全剧结束的主要角色。虽然他曾扬言要自杀。 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 Rosencrantz & Guildernstern——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老同学。他们被克劳地招来照看哈姆雷特。虽然两人在剧中的作用不大,但王子很快就猜疑两人是间谍。当国王下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雷特时,他把名字偷换了。于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去。 福丁布拉斯 Fortinbras—— 挪威王子。在剧中只有短短的过场戏。但他的重要性在于,全剧的最后台词由他说出,似乎象征着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,阐述了剧作主题。 《浮士德》 [德国]歌德 原著。歌德写《浮士德》花了六十年时间。 《浮士德》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,第一部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分五幕,二十七场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。马克·吐温的四大名著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》 [简介] 小主人公哈克贝里·芬是个孤儿,无人管束,但心地善良,爱憎分明。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,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,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,终于获得了胜利。好朋友汤姆·索亚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,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“教养”,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,于是又逃了出去。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他未来的命运担心…… 本书是“美国现代小说之父”马克·吐温的杰作。顽童哈克被醉鬼父亲虐待和抛弃,与出逃的黑奴吉姆一起开始了河上的漂流历险。他们在途中结识了骗人的“公爵”和“皇帝”,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,又碰上了扯不清的遗产纠纷……哈克怎样摆脱父亲的追缠?两个骗子的计谋会得逞吗?黑奴吉姆会不会又被抓回去? 全书语言幽默,文字清新;人物性格刻画鲜明,资产阶级凶狠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,与哈克的纯真善良形成明显对比。作品揭露了宗教的愚昧,谴责罪恶的蓄奴制,宣传种族平等,主张人人应有平等权利,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:“美国的现代文学都源自一本书,它的名字就是《哈克贝里·芬历险记》。”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发表于1876年。小说主人公汤姆·索亚天真活泼,富于幻想和冒险,不堪忍受束缚个性,枯燥乏味的生活,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。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,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、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,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,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,也是一首美国“黄金时代”的田园牧歌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的姐妹篇是《哈克贝利·费恩历险记》。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·吐温的代表作,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. 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,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.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,教堂和学校,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. 作者马克·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·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.汤姆·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,他调皮,喜欢恶作剧,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.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,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,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,他希望加入海盗,过新鲜刺激的生活.他总在危险时刻,挺身而出,做出那些懦弱的"好孩子",体面的"优秀生"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,展示出自己的魅力. 哈克贝里·芬,是作者着重刻画的另一个"调皮鬼".他不上学,没有接受过教育,却拥有一颗正义的心,勇敢的心.正直勇敢,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书中充满着童真,童趣,可能与作者的经历有关.作者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,正因为这样才会把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写得如此淋漓尽致.马克·吐温以一个孩子的经历,细致地描写,处处透着童趣.成年人看着,也能重新体验一下童年的生活.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 《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》是马克.吐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。哈德莱堡以“整个地区最诚实清白的小镇”而享誉四方。一天一个陌生人在爱德华.理查兹家丢下价值4万美元的黄金,以答谢给他出主意使他致富的恩人。后来全城竟冒出许多人自称就是那个“恩人”,而且他们都是城里的知名人士,结果一个个成了被嘲弄的对象。 《苦行记》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,写他1861年——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。全书由几百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组成,有的叫人捧腹,有的令人哂然。 《苦行记》是马克·吐温的第二部成名之作,书中有不少抒情、明快、幽默的篇章,突出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写作风格。
Q2:欧洲四大古典主义名著
荷马的《史诗》(包括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)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
1、《伊利亚特》
《伊利亚特》(ΙΛΙΑΣ,Ilias,Iliad, 又译《伊利昂记》、《伊利亚特》。) 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(Homer,公元前800-公元前600)所作史诗。
《伊利亚特》全诗共15,693行,分为24卷,主要内容是叙述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故事。它通过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,歌颂英勇善战、维护集体利益、为集体建立功勋的英雄。
《伊利亚特》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,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。
2、《奥德赛》
《奥德赛》(希腊语:ΟΔΥΣΣΕΙΑ,转写:Odýsseia)又译《奥狄赛》、《奥德修纪》、或《奥德赛飘流记》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(另一部是《伊利亚特》,统称《荷马史诗》)。《奥德赛》延续了《伊利亚特》的故事情节,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。
《奥德赛》共12000多行,也分为24卷。诗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历险,用倒叙的手法放在他临到家前40多天的时间里来描述。
这10年惊心动魄的经历,包含了许多远古的神话,反映出经幻想加工过的自然现象以及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和胜利。第9卷中所写的俄底修斯用计制胜巨人族波吕斐摩斯的故事,突出地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。
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,是除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和《伊利亚特》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。
3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4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
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,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5、《哈姆雷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 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,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荷马史诗
Q3:欧洲四大名著都包括什么?
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、《浮士德》。
荷马是一位传说性的人物,大约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之间,很可能是小亚细亚地方爱琴海一带的人。据说他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,同时又是一位大诗人。背着希腊古代的七弦竖琴,四处漂泊,把自己的诗吟唱给人们听。他的诗在七弦琴的伴奏下,美妙动听,情节精彩,深受人们的欢迎。古希腊流传最久的两部史诗《伊里昂纪》和《奥德修纪》就是他的作品,因此,历史上称为“荷马史诗”。古希腊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习称为“荷马时代”,就是由荷马史诗而得名的。
但丁一生著作甚丰,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《神曲》。
完成于1601年的《哈姆莱特》,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--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。
《浮士德》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。
Q4:外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?
《荷马史诗》、《神曲》、《浮士德》、《哈姆莱特》。
1、《荷马史诗》
《荷马史诗》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——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的统称,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荷马史诗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。《荷马史诗》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,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,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,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。
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。《荷马史诗》具有文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,它在历史、地理、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。
2、《神曲》
《神曲(意大利语:Divina Commedia,英语:Divine Comedy)》,是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·阿利盖利(Dante Alighieri,c.1265–1321)创作的长诗。
写于1307年至1321年,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、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,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,带有“百科全书”性质,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。
全诗为三部分:《地狱(Inferno)》、《炼狱(Purgatorio)》和《天堂(Paradiso)》,以长诗的形式,叙述了但丁在“人生的中途”所做的一个梦,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,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。
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,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,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,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《神曲》原名《喜剧》,薄伽丘在《但丁传》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,给这部作品冠以“神圣的”称谓。后来的版本便以《神圣的喜剧》为书名。中译本通称《神曲》。
3、《浮士德》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,共二十五场,不分幕。第二部共二十七场,分五幕。
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,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,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,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。
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,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。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。
《浮士德》(Faust)是歌德的代表作,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。《浮士德》的构思和写作,贯串了歌德的一生,1768年开始创作,直到1832年——前后一共64年,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后完成。
《浮士德》构思宏伟,内容复杂,结构庞大,风格多变,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,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、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。
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、配置人物、时庄时谐、有讽有颂、形式多样、色彩斑驳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。
4、《哈姆莱特》
《哈姆雷特(Hamlet)》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·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。
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,篡取了王位,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;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。
《哈姆雷特》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,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,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、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。
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。同《麦克白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奥赛罗》一起组成莎士比亚“四大悲剧”。
扩展资料:
作者介绍:
1、荷马
荷马(Ὅμηρος/Homer,约前9世纪—前8世纪),古希腊盲诗人。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~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,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——史诗《伊利亚特》和《奥德赛》,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。
他生活的年代,当在公元前10~9、8世纪之间。他的杰作《荷马史诗》,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、文化和伦理观。
“荷马”一词的希腊原文含义多样,至今未能确定。
2、但丁
但丁·阿利基耶里(公元1265年-公元1321年),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,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,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,以长诗《神曲》(原名《喜剧》)而闻名。
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。《神曲》分为三段第一段叫“地狱”,第二段叫“炼狱”,第三段叫“天堂”留名后世。
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,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,最伟大的作家之一。
恩格斯评价说:“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,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,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,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,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”。
3、歌德
约翰·沃尔夫冈·冯·歌德(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,1749年8月28日—1832年3月22日),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,德国著名思想家、作家、科学家,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。
而作为诗歌、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,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,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。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《葛兹·冯·伯利欣根》,从此蜚声德国文坛。
1774年发表了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更使他名声大噪。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。1831年完成《浮士德》,翌年在魏玛去世。
4、莎士比亚
威廉·莎士比亚(英语:William Shakespeare,1564年4月23日-1616年4月23日),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。
清末民初鲁迅在《摩罗诗力说》(1908年2月)称莎翁为“狭斯丕尔”,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,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、最伟大的作家,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,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。
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,18岁时与安妮·海瑟薇结婚,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:苏珊娜、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。
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,他不仅是演员、剧作家,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,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。
1613年左右,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,3年后逝世。
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。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,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。
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,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,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,包括《奥赛罗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李尔王》和《麦克白》,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。在他人生最后阶段,他开始创作悲喜剧,又称为传奇剧。
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、154首十四行诗、两首长叙事诗。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,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欧洲四大名著
Q5:欧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么
欧洲四大名著指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。西方文艺评论界把荷马、但丁、歌德和莎士比亚成为世界四大诗人。
Q6: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是什么?
《浮士德》与荷马的《史诗》、但丁的《神曲》、莎士比亚的《哈姆雷特》一起作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,在全世界广为流传,永世不衰。
关于欧洲四大名著和欧洲四大名著vs中国四大名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关于欧洲四大名著的详细内容...
今日天气详情" target="_blank">紫外线很弱